大国外交丨在关键十字路口中欧如何携手成就彼此、照亮世界?——专访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
央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冯悦 刘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正午60分》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
习近平指出,中欧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关键十字路口。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在当前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欧应如何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公平正义?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未来将开拓哪些领域,成为寻求破解全球困局的一把钥匙?
特别节目《大国外交》5月12日推出:《在关键十字路口,中欧如何携手成就彼此、照亮世界?——专访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今年5月6日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以来,中欧总体保持良好关系。双方如何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中欧关系迈入新纪元,在世界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卢沙PG电子通信野: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变乱交织,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合作什么、反对什么,更加具有世界意义。你在问题中提到“以更开放的姿态”,这对中欧关系下一个50年的发展十分关键。我认为:
一是要坚持对中欧关系的正确认知。1975年建交以来,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机遇远大于风险。中欧是可靠伙伴,而不是零和竞争对手。双方要秉持建交初心,锚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最准确的定位,坚持与可靠伙伴同行,共同开启双方关系下一个50年。
二是要坚持互利合作主基调。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合作中有竞争,但不能因竞争而害怕合作,更不能以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为保护主义正名。中国正坚持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为中欧合作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三是要坚持沟通对话妥善解决分歧。中欧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出现分歧和摩擦完全是正常的,中欧关系也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挑战中向前发展的。只要坚持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沟通协调,避免误解误判,就能有效化解分歧、管控摩擦。
四是要坚持共同坚守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上有共同利益,更有共同责任。我相信,只要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不会形成;只要中欧选择和平稳定,这个世界就乱不到哪里去;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被逆转。中欧携手不仅将成就彼此,也将照亮世界。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50年来,中欧合作获得长足发展,贸易额大幅增长,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50年后的今天,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还将开拓哪些领域呢?
卢沙野: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面向未来,中欧将以创新合作为引领,不断拉紧双方利益纽带,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以绿色合作为例。中国贡献了全球40%的新能源设备产能,欧洲则拥有最成熟的碳市场和绿色金融体系。自2005年《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签署以来,双方已在光伏、风电等领域合作落地超200个项目。2025年4月24日,中欧双方正式签署《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未来三年将共同投资150亿欧元,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六大领域,打造全球最大的跨国绿色技术研发联盟,这标志着中欧绿色合作从“市场互补”升级成为“技术共生”,是中欧关系的里程碑。现在中欧都正处于绿色转型发展关键期,双方绿色合作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中欧数字合作也具有很大潜力。中欧同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技术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数字领域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较强的互补性。双方在5G、物联网、网络安全、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欧洲在金融、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领先,中国在大数据、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推动产业链升级,推动数字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深化互联互通也是中欧将来必须坚持和深入拓展的合作领域。如今,中欧班列的线多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在地缘冲突和单边主义重创全球产业链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再次彰显稳定可靠的优势。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对稳定和繁荣双方和全球经济都具有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2024年11月15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图片来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国外交丨在关键十字路口,中欧如何携手成就彼此、照亮世界?——专访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和欧盟PG电子通信建交50周年。